網頁

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

億元玉凳引爆鑒寶強震 "磚家"為何頻為贗品保駕護航

“漢代玉凳梳粧臺”拍出2.2億元遭質疑,專家稱當時沒凳子
2012年開年,一座“漢代龍鳳紋玉凳梳粧臺”以2.2億元人民幣的天價,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“2011年古代玉器專場拍賣會”出現,雖有人拍下但最後並未成交。
從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“金縷玉衣”,到今年的開年大戲“漢代玉凳”,其偽造的劣質程度,已經引起公憤,但依然不斷有中國最權威的“磚家”為贗品“保駕護航”。
專家鑒定“走眼”,導致他人經濟損失,能被追究法律責任嗎?北京鑒定專家張進發給羊城晚報記者的答復,猶如一盆冷水:“不能!鑒定專家可以說是個人學術觀點。要跟鑒定專家打官司,憑哪條法律?我就沒聽過有贏過的!”
誠然,盡管導致銀行損失5.4億元,但“金縷玉衣”案的鑒定專家們,至今仍高枕無憂。這次的"漢代玉凳"事件除了制造醜聞,又有誰會擔責呢?
  “漢代玉凳”引來集體質疑
今年春節,一個全稱為“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粧臺(含坐凳)”的東西,拍出2.2億元的天價。據拍賣公司介紹:這套玉器“讓今人看後嘆為觀止,是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”的文物珍品。
玉凳一出,引來網絡和民間集體“捉鬼”。首先跳出來的,反而不是文物鑒定專家。
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對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,他說:在中國家具發展史上,漢代人的起居方式為“低坐”,即以席地而坐為主,“這種凳子屬于‘高坐’,當時根本派不上用場。從圖片來看,這套漢代梳粧臺及玉凳很有可能是倣清代宮廷家具”。
湖北民族學院歷史係教授黃清敏認為,漢代以跪坐為合乎禮節的坐姿和禮儀制度。隋唐之後,凳子的原型———胡床才開始普及,隨後衍生出凳子和椅子。漢代人都是“席地而坐”,當時還沒發明這樣的凳子。
繼“外行”之後,收藏界人士也從專業角度開始挑刺。
北京資深古玉鑒賞家杜平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古玉鑒定其實非常簡單,它不像字畫、瓷器是人工做出來的,而是天然形成的礦物。這個“漢代玉凳”橫跨好幾個朝代,玉器卻是同一種玉料、同一種沁色(指玉受土地所含其他物質的作用而產生的顏色變化),顯然就是假貨,“可以是工藝品,但不是古玉器”。
“中國文物黑皮書”三部曲作者、知名學者吳樹認為“玉凳”必假無疑,“漢代等級森嚴,似這般大件物品,恐怕也是達官貴人所有,若是出土之物,勢必為大墓之陪葬品。依據相關規定,拍賣公司的拍品預展前須經文物部門審核,真是出土之物的話,能通過審查?換句話說,文物部門已變相認定此拍品是普通工藝品而已!”吳樹在電話中感嘆:“即便如此,按照現有法律,文物部門對拍賣公司的拍品打真不打假,明知道是贗品也不會阻止它上拍!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